半岛都市报 -M02-墨城新闻

半岛都市报

墨城新闻
2017年03月31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A02]新闻评论[A03]撸起袖子加油干[A04]撸起袖子加油干[A05]撸起袖子加油干[A06]撸起袖子加油干[A07]城事新闻[A08]城事关注[A09]城事教育[A10]城事教育[A11]专题[A12]梨花风起正清明[A13]城事动向[A14]城事看点[A15]城事民生[A16]城事民生[A17]城事警法[A18]城事热线[A19]城事经济[A20]城事财金[A21]文体新闻[A22]文体关注[A23]文体关注[A24]文体体彩竞技[A25]娱乐周刊[A26]娱乐访谈[A27]娱乐话题[A28]第一消费[A29]消费时尚[A30]天下新闻[A31]天下时局[A32]半岛圈分享[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L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M05]墨城新闻[M06]墨城新闻[M07]墨城新闻[M08]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平度新闻[QF01]市南社区报[QF02]市南社区报[QF03]市南社区报[QF04]市南社区报[QJ01]市南社区报[QJ02]八大关新闻[QJ03]八大关新闻[QJ04]八大关新闻[QM01]市南社区报[QM02]云南路新闻[QM03]云南路新闻[QM04]云南路新闻[QP01]市南社区报[QP02]香港中路新闻[QP03]香港中路新闻[QP04]香港中路新闻[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X05]西海岸新闻[X06]西海岸新闻[X07]西海岸新闻[X08]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ZA01]问安红岛[ZA02]问安红岛[ZA03]问安红岛[ZA04-05]问安红岛[ZA06]问安红岛[ZA07]问安红岛[ZA08]问安红岛

放下锄头拿画笔,这帮农民了不起

即墨金口有个“书画村”,走出5位省市级书协和美协会员

新闻    时间:2017年03月31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王可和历经3个月创作的作品《二十四孝》。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即墨市金口镇王瓦村是一个只有200多户的普通小村庄,虽以农耕为主,但是却重视传统文化,书画育人。几十年来,村庄涌现出了30多位农民书画爱好者,上到96岁的耄耋老人,下到6岁的娃娃,他们都能习字作画。平时大家下田忙碌,农闲时就聚在一起挥笔泼墨,写字作画,村庄的文化氛围很是浓厚。近年来,5位优秀农民书画爱好者成为即墨市、山东省书协会员和美协会员,出版作品集并且在国内外书画比赛中屡次获奖。

书画成村民农闲时最大爱好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金口镇王瓦村的村委文化大院里,只见里面非常热闹,房间的四周墙壁上挂满了村民们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书画爱好者们正在一起写字作画,交流学习。“我们村可以说是一个书画村,上到96岁老人,下到娃娃,都爱好书画。”67岁的王可和正在和在场的“同道中人”一起欣赏自己刚刚完成的巨幅长卷工笔画《二十四孝》,王可和对艺术的执着坚持和作品的高水平,让在场众人赞叹不已。“画这幅《二十四孝》一共用了3个月的时间,艺术不能脱离生活,我就是想向大家提倡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传承传统文化。”王可和说。
记者了解到,王可和自幼爱好书法绘画,因为家庭贫困,高中辍学以后就回家务农,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即使缺衣少食,王可和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没有钱买纸墨,他就拿着毛笔蘸水写字,下地干活休息时,也不忘记用树枝在地上反复练习。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好转,王可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书画上,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经常去书店购买材料学习,只要青岛周边地区有书画展,他就会想办法前去观摩学习。几十年的执着坚持,也让王可和的书画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据悉,像王可和这样的书画爱好者在村庄还有很多,画画、书法成为这个村庄最“时髦”的事物。
96岁老人依然每天练书法

“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还坚持每天练字,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采访中,记者看到96岁的万兆钧老人正在书写一个寿字,只见他拿起毛笔,一笔而下,字如行云流水般跃然纸上,苍劲有力,气势磅礴,在场众人连连鼓掌喝彩。据悉,万兆钧老人以前也是务农,练习书法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时间。“练习书法对身体很有好处,是全身运动,我现在除了听力不太好之外,身体非常好,眼睛现在看报纸都没有问题。”万兆钧老人说,练习书法还锻炼记忆力,毛主席诗词和《唐诗三百首》自己都可以信手拈来。而万兆钧老人凭借着深厚的书法功底,作品曾获多项国内外奖项,还被录入《中国名人大辞典500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受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万兆钧老人的儿子和孙子也都爱好书法艺术,而且有趣的是祖孙三代全是自学成才。

农民书画家走上专业道路

在王瓦村,不管走进哪户村民的家中,几乎随处可见书法、绘画作品,也许,这些作品仅仅是这帮农民艺术家随性的一次涂鸦或者酒后的一次放纵,但是却彰显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痴迷。几十年来,村庄一直重视传统文化,许多爱好书画的村民,都是下地种完庄稼后,挽着泥裤腿直接就去文化大院挥笔泼墨。
据悉,近年来,村庄走出去多位市、省级书协和美协会员,村民王可超目前不仅是省书协会员,还出版作品《王可超书画作品集》,农闲时还在村里免费辅导小学生学习书法。“我们村有着几十年书画创作的历史,村民们喜欢书画,所以艺术氛围比较浓厚。”王瓦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伟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充实精神生活,不图名利,就图个乐和,农闲时村民们写字画画,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好事,村庄也给他们提供了写字画画的场所,并免费提供笔墨纸张,虽然目前村庄条件有限,但是会积极给大家创造出一个好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