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3-城事新闻

半岛都市报

城事新闻
2021年05月01日
>>本版新闻:
·一年出海百十天

一年出海百十天

新闻    时间:2021年05月01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体感还是有点凉。

一年出海百十天

的四川方言。“我们就住在码头旁边,一年房租八千元,春节过后休渔期前,基本能出海一个月。休渔期我们的船可以出海钓鱼,一般能钓两个月。秋天出海能出两个月,看天吃
春天的海比较吝啬,出海一个月,好的时候能卖两千元。出海就是看天吃饭,有大风、大雾都不能出;出海还要看海吃饭,潮水不对,有的时候连油钱都弄不回来。每一次出海、每一次下网,渔民们都是充满着期待与渴望,但有时失望与无奈也总是难免。这两年我们当地渔业部门监管严格了,外地船不多了,加上休渔期拉长,渔业资源有了恢复,打上来的鱼种类和个头都有改善。另外,现在大家保护自然的意识都提高了,网孔都是按照规定来的,小鱼都放归大海了。 
——李雪松
虽然圆月高高挂,但是凌晨的海面还是黑乎乎一片,眼看着身后的灯光渐渐远去,崂山的巨大身影也慢慢缩小了。过了大约半个小时,记者才习惯了轰鸣的马达声,也熟悉了李立友
饭,一年出海百十天。”李立友介绍,现在出海人工费一人500元,油钱也需要500元。春天出海一趟收获的海货也就买个两千多元,钓鱼两个月可以赚大约四五万元,再开海后秋天的
时候海货就多了,好的时候出一次海能卖七千元。
据李立友介绍,出海的收入还不错,停靠在沙子口河里的渔船大多都是来自四川的渔民的。本地渔船很少,主要原因是本地的渔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本地老渔民的孩子们基本都不再出海,不去赚这份辛苦钱了。

伴着日出下网
聊着天时间过得格外快,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跑出了二十多公里,天也亮了起来,太阳就快升起来了。“远处是大公岛,那边是船路,很多大船都从这里经过。”李立友对记者说。这时李雪松减慢了船速,准备下网了。
李立友站在船舷旁,解开了网绳。连接着渔网的绳子分三段,一段细的有一百多米,其中一段粗的直径好比茶碗口,然后才是渔网上的绳子,这一套下来有四百米。绳子上还有两个铁制的大分流板,据说一个有一百五十斤重。板子的作用是为了让渔网能在水下形成一个张开的口袋,从而引导海货进网。
连接渔网的两根绳子被系在船头,横亘在船尾,由于巨大的拉力,两根绳子都紧绷绷的。“下一次网,再拉上来,需要大约一个半小时,潮水好的时候,一次出海也就拉个四五网。”接下来的时间就开始了等待。可还不到一个半小时,李雪松就示意父亲收网,原来网里拉上了石头,船已经拉不动了。由于潮水不好,拉上来的大都是泥沙,下网拉网的时间甚至都不到一个小时。“都是泥,还有就是这种小白鱼,这种鱼不值钱,批发五毛钱一斤,你看这三网下去,光小白鱼就拉了一百多斤了。”李雪松有些无奈。

收入1500元基本保本
渔网拉上船,海货滞留在渔网的最尾部,解开扎口的绳子,哗啦都落在了船舱里。黑糊糊的泥浆里,夹杂着小白鱼、八代、鼓眼、海螺、草虾、墨鱼豆、毛蛤蜊等等。再次下网后的空余时间里,就是海鲜分拣的时间了,父子二人蹲坐在甲板上,将价格高优质的海鲜先挑选出来,放在船舱内加水暂养起来。父子俩忙活了半天,挑了点空闲的时间,吃了点点心垫垫肚子,早餐午餐一起解决了。
反反复复下了七次网,时间已是下午的两点半,这时海上起风了,浪也大了起来,是时候准备返程了。返程的路不再一帆风顺,海浪将船来回地推高拉低,溅起阵阵浪花,记者坐在船头,衣服湿了半边。
下午四点三十分,渔船缓缓靠岸,家人以及等待购买海货的人们早已在岸边等待,几条大一点的鱼立马就被抢购了。凌晨四点至下午四点半,12多个小时,李雪松父子打回大约100多斤小白鱼,20斤左右的八带,还有40斤优质杂鱼,30斤左右的海螺,总收入大约1500元。“今天的收成不是太好,基本算保本吧,马上休渔期了,先休息一下,等潮水合适,就可以去钓鳗鳞了。”李雪松爽快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