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QR03-辽源路新闻

半岛都市报

辽源路新闻
2018年04月27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A02]新闻评论[A03]重要新闻[A04]深读新闻[A05]深读新闻[A06]深读新闻[A07]深读新闻[A08]城事新闻[A09]城事新闻[A10]专题[A11]专题[A12]相约上合 风从海上来[A13]乐享五一[A14]乐享五一[A15]专题[A16]城事关注[A17]专题[A18]城事关注[A19]城事教育经济[A20]城事发布[A22]城事民生[A23]城事社会[A24]文体新闻[A25]文体综艺[A26]文体关注[A27]文体体彩竞技[A28]朝花周刊[A29]朝花观澜[A30]天下新闻[A31]天下时局[A32]半岛圈分享[B01]乐享五一[B02]乐享五一[B03]乐享五一[B04]乐享五一[B05]乐享五一[B06]乐享五一[B07]乐享五一[B08]乐享五一[B09]乐享五一[B10]乐享五一[B11]乐享五一[B12]乐享五一[B13]乐享五一[B14]乐享五一[B15]乐享五一[B16]乐享五一[B18]乐享五一[B19]乐享五一[B20]乐享五一[B21]乐享五一[B22]娱乐周刊[B23]娱乐访谈[B24]娱乐话题[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J05]胶州新闻[J06]胶州新闻[J07]胶州新闻[J08]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L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M05]墨城新闻[M06]墨城新闻[M07]墨城新闻[M08]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09]平度新闻[P10]平度新闻[P11]平度新闻[P12]平度新闻[P13]平度新闻[P14]平度新闻[P15]平度新闻[P16]平度新闻[QA01]市南社区报[QA02]市南社区报[QA03]市南社区报[QA04]市南社区报[QC01]市南社区报[QC02]市南社区报[QC03]市南社区报[QC04]市南社区报[QE01]市南社区报[QE02]市南社区报[QE03]市南社区报[QE04]市南社区报[QF01]市南社区报[QF02]市南社区报[QF03]市南社区报[QF04]市南社区报[QG01]市南社区报[QG02]市南社区报[QG03]市南社区报[QG04]市南社区报[QJ01]市南社区报[QJ02]市南社区报[QJ03]市南社区报[QJ04]市南社区报[QK01]市南社区报[QK02]市南社区报[QK03]市南社区报[QK04]市南社区报[QL01]沙子口新闻[QL02]沙子口新闻[QL03]沙子口新闻[QL04]沙子口新闻[QL05]沙子口新闻[QL06]沙子口新闻[QL07]沙子口新闻[QL08]沙子口新闻[QM01]市南社区报[QM02]市南社区报[QM03]市南社区报[QM04]市南社区报[QN01]市南社区报[QN02]市南社区报[QN03]市南社区报[QN04]市南社区报[QP01]市南社区报[QP02]市南社区报[QP03]市南社区报[QP04]市南社区报[QQ01]镇江路街道新闻[QQ02]镇江路街道新闻[QQ03]镇江路街道新闻[QQO4]镇江路街道新闻[QR01]辽源路新闻[QR02]辽源路新闻[QR03]辽源路新闻[QR04]辽源路新闻[R01]阳光校园[R02]阳光校园[R03]阳光校园[R04]阳光校园[R05]阳光校园[R06]阳光校园[R07]阳光校园[R08]阳光校园[R09]阳光校园[R10]阳光校园[R11]阳光校园[R12]阳光校园[R13]阳光校园[R14]阳光校园[R15]阳光校园[R16]阳光校园[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Y09]城阳新闻[Y10]城阳新闻[Y11]城阳新闻[Y12]城阳新闻[Y13]城阳新闻[Y14]城阳新闻[Y15]城阳新闻[Y16]城阳新闻[Y17]城阳新闻[Y18]城阳新闻[Y19]城阳新闻[Y20]城阳新闻[Y21]城阳新闻[Y22]城阳新闻[Y23]城阳新闻[Y24]城阳新闻

于姑庵的时代记忆

新闻    时间:2018年04月27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绪卫 整理

据住在当地的老人们回忆,于姑庵内的历代尼姑在庵内安分守己,受人尊敬,但在日寇、土匪肆虐的年代里她们也受尽了煎熬。
岛城文史学家张锡荣在《于姑庵》一文中写道:194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曾有三四个土匪闯进庵内抢劫钱物。因庵内清贫什么也没搜到,便向尼姑们索要。遭到拒绝后,土匪恼羞成怒,用点燃的香在管事的觉真身上烧。觉真身上多处被烫出了水泡,但她还是没拿出一文钱来。此事之后,为避免土匪再到庵里逞凶,觉真请示错埠岭村会首后,到错埠岭租农民肖相许家三间茅草房居住。肖相许的父亲不但不要房租,还给尼姑的住房经常换房草。当时的住持本成等过意不去,主动让出庵里八分半地给肖家耕种,此后,尼姑们白天进庵烧香、诵经、做法事和到庵地干活,晚上便在错埠岭肖家住宿,一直到1951年才回到庵里居住。
1959年,本成尼姑死后,觉真接任住持。那时于姑庵内的香火已不似从前兴旺,于是觉真和尼姑们一面修行,一面种地,干推磨卖菜等杂活自给自足,还时常外出化缘、出租庵内土地,将租金用于敬神修庵的开支。1964年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天王殿右边的银杏树左侧的一枝被大风刮断,把天王殿左房顶和左山门打坏,但没打坏神像。此后,主持觉真法师将银杏树断枝卖给双河盛瓷砖厂,所收入的300多元用于修复天王殿左房顶和左山门。因她把于姑庵管理得有条不紊,因而得到会首的肯定和善男信女的赞许。
除了本成和觉真,近代在于姑庵修行的尼姑还有昌修、昌莲、隆尘和隆奇。其中,隆尘原名安文华,为山东济宁人。新婚三天,丈夫离家参加革命工作,她为掩护自己,来到于姑庵为尼,其夫后来来于姑庵认领出庵还俗。1966年,觉真患病不愈而逝,享年57岁。昌修、昌莲和隆奇均在1965年被遣返原籍,值得一提的是昌莲法师于1985年返回青岛,为修复于姑庵之事不遗余力,托人写信给省市各级宗教部门言志,并在湛山寺化缘募捐,于1997年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