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6-深读新闻

半岛都市报

深读新闻
2018年04月27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A02]新闻评论[A03]重要新闻[A04]深读新闻[A05]深读新闻[A06]深读新闻[A07]深读新闻[A08]城事新闻[A09]城事新闻[A10]专题[A11]专题[A12]相约上合 风从海上来[A13]乐享五一[A14]乐享五一[A15]专题[A16]城事关注[A17]专题[A18]城事关注[A19]城事教育经济[A20]城事发布[A22]城事民生[A23]城事社会[A24]文体新闻[A25]文体综艺[A26]文体关注[A27]文体体彩竞技[A28]朝花周刊[A29]朝花观澜[A30]天下新闻[A31]天下时局[A32]半岛圈分享[B01]乐享五一[B02]乐享五一[B03]乐享五一[B04]乐享五一[B05]乐享五一[B06]乐享五一[B07]乐享五一[B08]乐享五一[B09]乐享五一[B10]乐享五一[B11]乐享五一[B12]乐享五一[B13]乐享五一[B14]乐享五一[B15]乐享五一[B16]乐享五一[B18]乐享五一[B19]乐享五一[B20]乐享五一[B21]乐享五一[B22]娱乐周刊[B23]娱乐访谈[B24]娱乐话题[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J05]胶州新闻[J06]胶州新闻[J07]胶州新闻[J08]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L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M05]墨城新闻[M06]墨城新闻[M07]墨城新闻[M08]墨城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5]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09]平度新闻[P10]平度新闻[P11]平度新闻[P12]平度新闻[P13]平度新闻[P14]平度新闻[P15]平度新闻[P16]平度新闻[QA01]市南社区报[QA02]市南社区报[QA03]市南社区报[QA04]市南社区报[QC01]市南社区报[QC02]市南社区报[QC03]市南社区报[QC04]市南社区报[QE01]市南社区报[QE02]市南社区报[QE03]市南社区报[QE04]市南社区报[QF01]市南社区报[QF02]市南社区报[QF03]市南社区报[QF04]市南社区报[QG01]市南社区报[QG02]市南社区报[QG03]市南社区报[QG04]市南社区报[QJ01]市南社区报[QJ02]市南社区报[QJ03]市南社区报[QJ04]市南社区报[QK01]市南社区报[QK02]市南社区报[QK03]市南社区报[QK04]市南社区报[QL01]沙子口新闻[QL02]沙子口新闻[QL03]沙子口新闻[QL04]沙子口新闻[QL05]沙子口新闻[QL06]沙子口新闻[QL07]沙子口新闻[QL08]沙子口新闻[QM01]市南社区报[QM02]市南社区报[QM03]市南社区报[QM04]市南社区报[QN01]市南社区报[QN02]市南社区报[QN03]市南社区报[QN04]市南社区报[QP01]市南社区报[QP02]市南社区报[QP03]市南社区报[QP04]市南社区报[QQ01]镇江路街道新闻[QQ02]镇江路街道新闻[QQ03]镇江路街道新闻[QQO4]镇江路街道新闻[QR01]辽源路新闻[QR02]辽源路新闻[QR03]辽源路新闻[QR04]辽源路新闻[R01]阳光校园[R02]阳光校园[R03]阳光校园[R04]阳光校园[R05]阳光校园[R06]阳光校园[R07]阳光校园[R08]阳光校园[R09]阳光校园[R10]阳光校园[R11]阳光校园[R12]阳光校园[R13]阳光校园[R14]阳光校园[R15]阳光校园[R16]阳光校园[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Y09]城阳新闻[Y10]城阳新闻[Y11]城阳新闻[Y12]城阳新闻[Y13]城阳新闻[Y14]城阳新闻[Y15]城阳新闻[Y16]城阳新闻[Y17]城阳新闻[Y18]城阳新闻[Y19]城阳新闻[Y20]城阳新闻[Y21]城阳新闻[Y22]城阳新闻[Y23]城阳新闻[Y24]城阳新闻
>>本版新闻:
·改变的与消失的,百

改变的与消失的,百

作为青岛乃至山东第一条公路,台柳路成就了

新闻    时间:2018年04月27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付晓晓(署名除外)

走在台柳路上,你很难察觉它与其他道路有何分别,除了繁华商圈新都心,它甚至很难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不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你也很难想象会有怎样的故事曾发生在脚下这条长长的道路上。
实际上,作为青岛第一条公路,从1907年通车到今天,台柳路已经跨越了110年历史。百年前,它成为一个城市的交通命脉。百年后,它根基尚存,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壮大的华丽转身。
●定格时间
张张旧照,见证时代变迁


河西街道居民袁本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喜欢上拍照,除了买上自行车、购入桑塔纳、老屋翻新这些自家事,村里办厂、修路、拆迁等重大事件也都被他定格在一张张相片里。作为河西街道依傍的主要干道,台柳路的变迁轨迹,同样可以在袁本农的镜头中找到。
台柳路是青岛乃至山东第一条公路,也是中国最早通行汽车的公路之一。1898年,德国租借胶州湾后不久,在崂山南九水的柳树台设立一座疗养院。1905年,为改善由市区前往崂山和疗养院的交通条件,德殖民当局修筑了从青岛经由台东镇至柳树台的台柳路。经过两年时间建设,台柳路于1907年正式通车,全长31.02公里,碎石路面,宽4至10米。此后近一个世纪,台柳路作为岛城早期交通动脉的地位坚实稳固。
一座平房,挂牌河西旅社,立于一条土路边。“这条土路就是台柳路,当年我们河西村很多店铺、工厂都设在台柳路旁。”在袁本农的相片里,早期台柳路的样貌依稀可辨。“早些年通行的机动车辆并不多,到上世纪70年代,这条道路才越发繁忙起来。公交车从原来的两辆变成4辆,我们都叫它‘大黄皮’,有点儿像现在的大鼻子校车,一辆车装30多个人。”袁本农说,这个时期村民如果想到市内台东附近,每天早上7点都会有车停在台柳路边上,载上村民前往。
上世纪80年代,河西村被青岛市批准为蔬菜种植基地,其命运与台柳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以前村里也种菜,送菜都用小推车、底盘车这些人力车。我也跟着送过,从河西到台东大约7公里,得走两个小时。河西村变成蔬菜基地之后,种植规模大了,不用人力车了,村里各个生产队都买了拖拉机,每天在台柳路上来来往往,往台东送菜。”
与此同时,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大批村办工厂在青岛陆续涌现,坐拥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台柳路沿线村庄自然不甘落后,仅在河西村就出现了机械厂、木材厂、汽修厂和预制构件厂等众多厂子,台柳路也因之车流如织,日渐繁忙。

●历经整修
一波三折,百年老路“复活”

由于历史久、线路长、路面窄,随着车辆的增加和人气的增长,老台柳路越来越不好走了。“路面很窄,两辆车迎面开过来,要停下来错车。路也弯弯曲曲的,尤其是台东到李村这一段,有上坡,双山到清江路那个坡得有二十五六度,上去很费劲。”袁本农说,因为坡度陡,台柳路上一度出现了一群“拉崖儿”的伙计,“就是帮着别人把人力拉的大车给推上坡,我小时候还干过。”
从童年走到耄耋之年,袁本农的脚步踏过台柳路无数遍。“童年时去李村、去台东,台柳路是必经之路,只有在这个路上能看到汽车,别的路上看不到。后来上学,还是天天在台柳路上走,再到工作,走的还是这条路”。在袁本农心中,台柳路有极为特殊的意义。“我在台柳路边出生、长大,台柳路见证了我的成长,是我的‘母亲路’。”同样,袁本农也见证了台柳路的几度变迁,和这条百年老路命运的一波三折。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小白干路(现重庆路)的整修和308国道(今黑龙江路)建成通车,以及周边路网的日益通达,台柳路的功能渐渐被“后起之秀”所取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风光与热闹不再。“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台柳路上车辆和行人明显少了,从长沙路往南到双山附近,基本成废路了,进进出出都改走黑龙江路了。”
此时的台柳路已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从李村往东的路段已改为九水路,从山东路往西改为西吴路,从鞍山路到海城宾馆的一段纳入哈尔滨路……对于袁本农这样在台柳路边成长起来的老居民来说,这让人伤感又无奈。“台柳路早年间也整修过几次。上世纪70年代,台柳路各个路段铺上沥青,土路变成了柏油路。1970年翻建了抚顺路至清江路一段,1989年又翻建了鞍山路至人民路一段。之后有十几年时间没动过,台柳路就越来越残破了。”
转机出现在2005年。为配合新城市规划,青岛市启动对台柳路的大规模改造。一期工程从张村河至长沙路段,路面拓宽为16米双向四车道,2009年通车,二期工程从长沙路到清江路段,2013年完工。这次改造不仅缓解了黑龙江路和重庆南路的交通压力,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方便,也使这条几乎荒废的道路再次成为南北交通干道。其间,台柳路李沧区段也进行了拓宽改造,南起张村河,北至青山路,长度约1380米,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其中车行道宽22米,双向六车道,两侧各4米的人行道,人行道内有1米的绿化带。
台柳路又“复活”了!欣喜中的袁本农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整修于台柳路而言并非失而复得那么简单,而是它华丽涅槃的一个开端。

●改头换面
高楼渐起,沿线村庄变城区


百年沧桑,变化的不止台柳路本身,还有它沿线的村庄。海泊河社区的前身海泊村在老台柳路的沿线,不过这段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海泊村拆迁改造之后,改称西吴路。已经消失了的这一段老台柳路,如今只能在附近居民的记忆里寻找到踪迹。
许家美1985年嫁到海泊村,30多年过去了,老台柳路的种种情形历历在目。“那时候海泊村里主要的商店、工厂、学校都集中在台柳路边上。刚改革开放那会儿,因为海泊村交通方便,附近劳动力也多,很多外地人到这里建厂,有纺织厂、汽修厂、铝制品厂……台柳路当时是条交通要道,来往车辆、行人很多。”许家美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天天去买菜的菜店,还有一家煤店。“当年的房子都是平房,家里还烧蜂窝煤,这个煤店存在了好多年,后来村子拆迁它才没的。”
1993年,青岛市政府开始整治海泊河,随后又对两岸村庄进行拆迁改造。海泊村于1995年小规模改造过一次,此时工厂陆续撤离,2000年再次集中拆迁改造,有了现在原址重建的海泊人家小区,旧的海泊村与其所在路段的老台柳路一起消失于历史舞台。
李村、河西、双山、保儿……同样的改变在台柳路沿线其他区域一并发生。城市发展的脚步一直向前,从未止息,一条路与一座城,互为见证。
从低矮平房到二层小楼,再到多层、高层楼房,袁本农的照片记录了河西村村貌的每一次变化。“以前道路两边都是村庄和农田,慢慢有了工厂,后来又把工厂撤走,建成一片片住宅小区。村庄一个个消失了,变成了社区,变成了城市。”
据袁本农回忆,河西村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四次改造,上世纪80年代的两次改造,分别建起了联排二层楼,90年代改建多层楼房,最近、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造是在2005年,两个大型住宅小区替代原来的老房屋,一个整洁、气派的新河西巍然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