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ZE07-市北新声

半岛都市报

市北新声
2019年11月08日
文字版选择版面>>
[A01]头版新闻[A02]头版新闻[A03]厉兵鹏城[A04]厉兵鹏城[A05]厉兵鹏城[A06]城事新闻[A07]城事新闻[A08]城事新闻[A09]城事新闻[A10]城事新闻[A11]城事新闻[A12]城事新闻[A13]城事新闻[A14]城事新闻[A15]城事新闻[A16]城事新闻[A17]城事新闻[A18]城事新闻[A19]文体新闻[A20]文体新闻[A21]文体新闻[A22]文体新闻[A23]娱乐周刊[A24]娱乐周刊[A25]朝花周刊[A26]朝花周刊[A27]第一消费[A28]第一消费[A29]品味周刊[A30]天下新闻[A31]天下新闻[A32]半岛圈[J01]胶州新闻[J02]胶州新闻[J03]胶州新闻[J04]胶州新闻[L01]莱西新闻[L02]莱西新闻[L03]莱西新闻[L04]莱西新闻[L05]莱西新闻[L06]莱西新闻[L07]莱西新闻[L08]莱西新闻[M01]墨城新闻[M02]墨城新闻[M03]墨城新闻[M04]墨城新闻[M05]环秀新闻[M06]环秀新闻[M07]环秀新闻[M08]环秀新闻[M09]环秀新闻[M10]环秀新闻[M11]环秀新闻[M12]环秀新闻[P01]平度新闻[P02]平度新闻[P03]平度新闻[P04]平度新闻[P06]平度新闻[P07]平度新闻[P08]平度新闻[P4]平度新闻[QL07]沙子口新闻[QQ01]镇江路新闻[QQ02]镇江路新闻[QQ03]镇江路新闻[QQ04]镇江路新闻[QS01]北宅新闻[QS02]北宅新闻[QS03]北宅新闻[QS04]北宅新闻[X01]西海岸新闻[X02]西海岸新闻[X03]西海岸新闻[X04]西海岸新闻[Y01]城阳新闻[Y02]城阳新闻[Y03]城阳新闻[Y04]城阳新闻[Y05]城阳新闻[Y06]城阳新闻[Y07]城阳新闻[Y08]城阳新闻[ZE01]市北新声[ZE02]市北新声[ZE03]市北新声[ZE04]市北新声[ZE05]市北新声[ZE06]市北新声[ZE07]市北新声[ZE08]市北新声

初心之约同舟共济红色暖流志愿先行

青岛市首家党建志愿服务生态平台在市北区上线

新闻    时间:2019年11月08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贾明千和杨知来修理休闲椅。
崔百凤为居民免费理发。
文/图 半岛记者 徐玮苓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为持续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奋力画好党建引领下的志愿服务“为民同心圆”,近日,青岛市首家党建志愿服务生态平台启动仪式在镇江路街道党建文化广场举办。
据了解,镇江路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建立一个闭环的志愿服务生态平台,从服务的角度出发,把握目标群体的需求,充分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优势资源,研发了“爱在镇江路”志愿服务系统,实现供需对接,通过一个个公益项目的启动带动其他公益项目的发起和成长;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还可赚取积分,并利用积分获得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入驻20余家便民服务组织,可提供维修、养老、科普、开锁、理发等多个领域的服务。
活动现场,几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志愿者登台亮相,诉说着自己的志愿服务故事,赢得如潮掌声。

用真心报真情,知感恩付真心 镇江路街道党员崔百凤,在与命运抗争的“马拉松”路上奔跑着
七旬老党员“高难”姿态修椅凳 太平镇社区两位老党员在社区发挥余热,书写别样精彩
“今天路过镇江路15号,看到两位‘市民街长’趴在地上维修路边损坏的休息椅,向他们表示感谢!”10月17日下午,一位居民在社区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照片上两位正在维修路边休息椅的老人,正是太平镇社区两名老党员——72岁的贾明千和70岁的杨知来。
镇江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去年街道为实现马路人车分离,将镇江路15号人行道安装上了隔离墩,并安装了三个休息椅,但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和频繁使用,休息椅出现了严重破损。发现这一情况后,贾明千和杨知来找来了一些废旧木材,进行打磨加工,作为新椅面。因为需要把螺丝钉在椅背上,椅子本身又矮,安装时两位老人基本需要趴着或跪着才能完成。最后,他们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三个椅子彻底修好。
据了解,两位老党员还是“市民街长”,负责镇江路13号到38号的街面,从去年5月上任以来,每天早上9点半出门,一直巡逻到下午四点半。据了解,贾明千和杨知来都是转业军人,他们将军人勇往直前的性格带到了社区工作当中,面对居民们日常生活中的合理诉求,这两位老党员有求必应,凡事都亲力亲为,积极为群众解决问题。
一次,有居民向贾明千反映楼道里的感应灯不亮,夜晚上下楼存在安全隐患。贾明千没有耽搁,立刻和街道、物业取得联系,在街道办事处的联络下,老人们又往返电力部门奔波了一个多星期,请维修人员多次检修,最终让感应灯重新亮了起来。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期间,贾明千和杨知来积极争取,以志愿者的身份连续巡逻值守一个月,圆满完成相关工作。“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不管走到哪里我都牢记,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不论在多么平凡的岗位上,都要彰显军人本色。”两位老人说。
“我的孩子是一名‘瓷娃娃’,到目前为止,已经做过34次手术,这其中包含着酸甜苦辣,我感受颇深,我的孩子是在社会各界的好心人的帮助下得到了生命的延续,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没有我家庭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公益活动……”近日,在镇江路街道党建志愿服务生态平台启动仪式上,一位志愿者的独白,让在场的观众都为之动容,她就是镇江路街道党员志愿者崔百凤。
今年50岁的崔百凤,退休前是镇江路办事处海泊河社区颐康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每天为那里的十多名70岁以上独居老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用贴心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交口称赞。闲暇时,崔百凤就捎上理发工具去老人家中,给老人们洗头、理发。退休后,崔百凤依然活跃在各个公益组织里。轻盈的步伐,爽朗的笑声,让每一位见过她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活力,但却难以想象她其实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的“马拉松”路上奔跑着。
“我自己经济不富裕,都是社会上的好心人,和我所在的街道社区对我的帮助,才支撑我到现在,我现在做的事,远不及当年好心人帮我得多。”崔百凤说。据了解,崔百凤的儿子王涛今年30岁,11个月大的时候患上了牙骨纤维瘤,吃饭的营养全被3公斤重的巨瘤吸收,导致腿部营养不足,演变成成骨不全的“瓷娃娃”。1997年,王涛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做了面部肿瘤切除手术;2014年,他蹒跚学步,摆脱了十五年的轮椅生活;2017年,做完腿骨愈合手术的他可以行走;如今,王涛做完面部整形手术,因切除巨瘤而塌陷的脸终于得到一定的改善。
理发的手艺,是儿子小时候,崔百凤专门花钱去学的。当初是为了方便帮住院的儿子理发,后来,正是这门手艺,帮她开启了“公益之路”。焗油膏、剪子、剃头推子……以前在照料中心工作的时候,这样的工具盒她买了好几套,“一套放社区、一套放家里、一套放大食堂,得空了我就提着工具箱‘串门’,”崔百凤告诉记者,二十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义务为居民理发。海泊河社区党委书记邵静告诉记者,只要在社区碰到需要理发的老人,她便会拿出本子过去询问老人需要,记下老人的住址和联系方式,免费上门理发。
“我觉得自己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但是在我帮助的他们心中却是一直感念不忘的。”有次崔百凤去医院看病,偶遇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我认识你。”崔百凤心里还纳闷着,老人接着说:“在我生病期间,你上门给我理过发。”
多年来,崔百凤获得“青岛最美热心人”“优秀母亲”“公益之星”等荣誉称号,“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孩子阳光、不自卑,对生活充满希望,经常也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力所能及地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别人。”崔百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