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2-城事看点

孩子你在哪,亲人盼你回家

200多个江南家庭寻失散在山东的孩子,多数曾有书信联系后失音讯

新闻    时间:2018年10月11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记者 马正拓 报道 2路公交车车身上喷绘着寻亲活动的宣传内容,目前岛城50多部公交车上已做了相关车体和后窗贴片宣传。
半岛记者 马正拓

将于10月13日在青举办的江南寻亲活动,已经进入倒计时。就在青岛寻亲者苦苦寻找江南亲人的同时,200多个江南寻亲家庭也在多方查找当年送往山东的孩子。10月10日,半岛记者拿到了这份寻亲资料登记表,虽然每个孩子的送养过程都是寥寥数语,却饱含着无尽的辛酸和无奈。送养和收养家庭之间,不少都曾经有过书信往来,但后来因种种原因杳无音信。
在寻亲过程中,江南的亲人实际上也是顾虑重重,“不敢奢求能认祖归宗,只想知道孩子现在过得好不好”,这可能是寻亲家庭共同的心声。

顾虑>>
许多家庭不敢贸然寻亲


这份寻亲资料是由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勇国提供的。该协会是一个成立于2010年的民间寻亲公益机构,2015年正式注册成为社会团体,已经在浙江、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设立了多个寻亲服务站。协会的志愿者们一有空闲,就会走村串巷,到集市、码头、车站等人流密集地方宣传登记,将曾经送养过孩子的家庭登记在册,再将资料分类整理,发给各地的志愿者协助查找。
此次发给半岛记者的资料中,250余个孩子都明确是被山东的家庭收养。
“事实上,想找到孩子的这些江南家庭,在寻亲过程中也是顾虑重重。”李勇国说,在举办寻亲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更多的家庭把亲人团聚看作是惊喜,希望有亲人重逢的那一刻,但也有极少数当年被送养的孩子,对身世讳莫如深,觉得“养恩大于生恩”,不希望江南家人来寻找自己,甚至对他们撮合认亲相当排斥。
正是出现过这样的例子,很多江南家庭在登记资料时小心翼翼,有些即使有收养家庭明确的地址可寻,也不敢贸然寻亲,反复叮嘱志愿者悄悄打听就可以了。
“无法判断这么多年之后,当年送出的孩子会不会出来和亲人相认,同时也怕给孩子现在的生活带来困扰。”李勇国说,众多寻亲家庭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知道孩子现在过得到底好不好。或许只有这样,今生才能落下个心安。
此外,有很多寻亲家庭的父母早已过世,可能在临终时留下了遗言,让儿女们继续寻找当年失散的兄弟姐妹,而这样的寻亲资料往往更加模糊,会给认亲带来很大的困难。
“老人对当年的送养过程可以说是刻骨铭心,过去了几十年,有些细节仍记得很清楚。我们只希望趁老人还健在,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李勇国说,失散的双方即使永远也无法匹配,那至少也能作为时代的记忆保存下来。

牵挂>>
收养人地址记了一辈子


这些寻亲资料中,每个寻亲家庭都简单备注了当年的收养过程,大多数都是养父母或者中间人上门收养的,其中不少都还曾经有过书信联系,但之后就中断了。有些收养人留下的是通信地址,或者是一个虚拟的地址,但却让远在江南的孩子亲生父母们记了一辈子。
江阴市长山镇的冯兰凤寻找1967年出生的儿子,孩子出生五六个月后,一个名叫陈东风(音)的人上门抱养,留的地址为山东省923厂石油指挥部2大队分厂,这句话老人记到了现在。常熟市的范凤英同样也是找儿子,1969年冬天孩子在出生后20天左右,山东的养父前来领养。老人曾亲自陪同把孩子送到山东,至今还记得到徐州后再花车票1.3元,然后再走一段沙地,才到养父家。也有的线索十分模糊,江阴市霞客镇的孔文革寻找当年失散的弟弟,只知道是青岛的家庭上门来收养的。
有些孩子被上门收养时,双方还互赠过实物,如今寻亲时,当年的实物也被作为线索。张家港市凤凰镇的钱梅英寻找失落在山东的孩子,明确记得当时给孩子送走时,身边还放了一包米粉、3片猪油,穿青格子布衣下身连脚裤。常熟市虞山镇的沈云来,当年将儿子送给山东临朐一名海员收养时,还专门送到汽车站并送上了4盒饼干。江阴市长泾镇的张小芬记得,儿子出生于1972年,山东养母来家中抱养,亲生父母还送到长泾轮船码头,对方留下绿色毛线二斤、七段布、一顶蚊帐、二条被单、一身新衣服。
有的寻亲家庭则记住了当年的通信地址,这些地址如今看来都是很模糊的概念,比如枣庄煤矿、长山农场等。也有的虽然有过通信往来,但随后不久就再无联系,久而久之铸成了大半生的遗憾。
线索
这几条资料与青岛有关


经过记者梳理,收养家庭与青岛有关的线索也有,但相对来说比例较少。有一些当年收养时可能是在山东其他地市,但也有可能后来移居到了青岛。

◎线索一
家住江阴市周庄镇常南村杨园里的孔红亚和刘芳夫妇,寻找当年送养出去的女儿。女儿出生时间约为1977年年底,刚满月时被介绍人上门抱养到了山东青岛市。介绍人为男性,当时是放养蜜蜂的。女儿送出时,穿着虎头连脚棉裤和花棉袄,披着一件绿斗篷。女儿一周岁前后,收养家庭曾给女儿照了三张照片寄回,信上留的地址为山东青岛梅花路24号。如今,家人已经在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寻亲基因库,录入了DNA样本,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孩子匹配成功。

◎线索二
有一对叫吴海燕和吴海军的兄妹,通过网络登记寻找1973年1月12日出生的弟弟。只知道弟弟的养父母分别叫徐林友和穆爱兰,当时所留下的住址为山东平度县三合三公社明村,养父1976年左右曾在潍坊电厂工作。

◎线索三
江阴市利港镇前周村的陈恒海,寻找出生于1975年1月的儿子。孩子养至8个月左右,送到了常州青山桥军医院,养父是山东人,在该医院任职,姓邱。送的那天正好是8月1日,所以约定为孩子取名“邱建军”,送时孩子的身上有生辰八字相随。介绍人叫洪荣海,住常州青山桥段汉新村168号,现已经离世,因此失去了收养家庭的音讯。
■相关新闻 “寻亲公交”上路 引不少市民围观
□半岛记者 马正拓 报道
本报10月10日讯 10月10日上午,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岛城部分公交车上喷涂了“江南寻亲会”的宣传语,这是青岛公交集团精心打造的寻亲主题公交,覆盖2路、326路、19路、370路等10余条公交线的50多部公交车上,希望让更多的市民知晓并参与本周六举行的江南寻亲活动。主题公交一上路,就引发了不少市民围观。
10日上午,在公交市北巴士公司利津路停车场,一辆326路公交车刚刚运行完一圈,几名保洁人员赶紧上前对车体进行清洗保洁。“这辆车车身上喷绘着寻亲活动的宣传内容,这可是件帮助亲人团聚的大好事。”保洁工徐大姐说,之前通过看报纸才知道,有那么多的离散家庭,尤其是青岛寻亲者的执著让她感动,她特意将寻亲公交精心擦拭一番,让更多市民看到,也算是为本次寻亲活动出一份力。在金坛路停车场,一辆2路公交车车体上,也喷绘着同样的宣传画面。
“2路和326路公交线,正好从东到西横跨了整个市区。”青岛公交市北巴士第一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庄新翠说,326路从恒星学院发往利津路,而2路汽车从金坛路发往西镇,沿线的市民都能看到。当天主题公交上路后,不少市民感到好奇,纷纷向驾驶员打听此次寻亲活动,还有不少市民拍照围观。
青岛公交集团广告传媒分公司总经理胡瑞民介绍,公交集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在服务市民出行的同时也一直热心社会公益活动。此次在青举办的江南寻亲活动虽然是志愿者自发组织的,但促成亲人团圆毕竟是善举,公交集团愿意为这次活动提供支持。经向有关部门和集团申请,专门在50多部公交车上做了车体和后窗贴片宣传,这些寻亲主题的宣传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