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2-新闻评论

叫停不限量套餐,更要除套路

新闻    时间:2018年10月10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三大运营商叫停“不限量套餐”,将其更名为“畅享套餐”,起码在服务产品的名称上更贴近实际。然而,叫停“不限量套餐”并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终点,更该叫停的是运营商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思维”。
李英锋

记者10月8日获悉,曾被称为各种套餐中“忽悠之王”的不限流量套餐终于“消失”了。在被工商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三大运营商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说法,改头换面亮相的则是“畅享套餐”等。(10月9日《信息时报》)
运营商大肆宣传的“不限量套餐”,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流量无穷”“敞开用”。但实际上,所谓的“不限量套餐”却有限量,被戴了“隐形帽子”,当消费者使用的流量触及“隐形上限”时,就会被限速,甚至会被断网,连另行付费使用套餐外流量的资格也被限制、剥夺。显然,“不限量套餐”是一个营销套路,违背了诚信原则,违背了法定告知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欺骗、误导了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而今,三大运营商叫停“不限量套餐”,将其更名为“畅享套餐”,起码在服务产品的名称上更贴近实际,在广告宣传中也剔除了一些误导性因素,这是一种合理回归,是一种整改性纠偏,也是消费者、消保组织和相关监管部门的维权胜利。
然而,运营商叫停“不限量套餐”并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终点,也并不能让消费者高枕无忧。仅就此次“不限量套餐”的营销整改而言,媒体记者就发现一些地方的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依然未改口,开口闭口“我们这款不限量产品”。在运营商的网站、APP的个别子栏目中,“不限量”字样还存在。显然,这让消费者对运营商整改的彻底性难以放心,对“畅享套餐”的换汤不换药也有了隐忧。何况,运营商还有其他很多套路——7月25日,中消协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电信服务类投诉1610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3%。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套餐资费不明确、收费名目繁多且强制收取费用;运营商设置陷阱,诱导消费者使用,擅自收取有偿服务费用……这些套路给消费者挖了一个又一个“坑”,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更该叫停运营商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思维”,拿出足够的诚意,守住法律底线、诚信底线,严格履行法定义务,把每一款套餐产品、每一次广告营销行为都纳入规范化,把话说到明处,把钱赚到明处。同时,消保组织、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等也该放宽视野,加强对运营商其他套路的关注,通过行政约谈、公益诉讼、案件查处、行业整改等方式破解运营商的套路,倒逼其规范经营行为,如此才能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信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