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02-新闻评论

高考题“双黄答案”带来的思考

新闻    时间:2018年06月13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尊重考生们的辛苦付出和日夜奋战,既需要人本精神,又需要公平公正。从这个意义出发,无论是有关部门积极地回应舆情,还是罕见地出现“双黄答案”,都是向公平公正的贴近。
燕农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全国I卷第8题(选择题)出现了两个答案都正确的情况,引发热议。使用该套试卷的河南、河北、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安徽、山东、山西等省份的教育考试主管机构发布公告,称经专家评议,考生“单选A或B均给6分”。(6月12日《新快报》)
抛开试题内容不作讨论,就使用全国高考I卷的省份而言,如此大规模、快速地回应考生和家长的疑虑,并且经专家评议后对答案作出修订,已是十分少见。就此环节来说,允许出现“双黄答案”或许是最不坏的选择。
通过此事,高考参考答案被抹去了不可变更的刻板色彩。众所周知,高考参考答案,虽名曰参考,却几乎是不可以作出多少变通的,尤其是在客观题部分,参考答案几乎就是标准答案。这主要是因为,要以统一的答案和尺度,公平考量众多考生的成绩,而一旦允许在“参考”之下做些许调整,公平就会无从谈起。正因此,高考答案以往都一是一、二是二,很少会出现“双黄答案”。
但此事不同以往。无论是考生和家长,还是有关中学教师,都认为该题A、B两个答案都符合题干要求。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就有必要组织专家对该题答案进行评议。从最终的评议结果看,单选A或单选B均可给满分,答案上看似是有些不够严谨,而实质上却也是一次从程序到结果的严谨纠偏与矫正。这种情况下,让高考参考答案不再铁板一块,恰恰是一种严谨,也当然是为了追求更为周全的公平。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神经,不要说是一道6分的题目,根据往年各省市一分一档线情况看,往往是相差1分就会差出很大的全省排位。既然如此重要,一些考生和家长对该题答案予以质疑和表达关切,是情理之中的事。好在,诸多省份组织专家评议,并以最快的时间发布单选A或单选B都算对的公告,如此端正、及时地回应舆论和考生、家长的关切,应该说也值得肯定。
尊重考生们的辛苦付出和日夜奋战,既需要人本精神,又需要公平公正。从这个意义出发,无论是有关部门积极地回应舆情,还是罕见地出现“双黄答案”,都是向公平公正的贴近。
此次事件虽属个例,但从中也应看到,有必要建立健全高考试题的纠错机制,以防万一。否则仅靠临时性回应,难免被动。其实在高考之后,试题的扫描处理还需一段时间,可以在阅卷之前进行纠错。比如,在高考后设置反馈环节,先吸取广大师生的意见,而后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讨论,并在阅卷前做出公开统一回复。认真审阅,有错必改,才能最大限度地让考生放心,保证高考公平。
“不停车收费”呼唤平台式APP
巷 议
毛建国

“抬杆就能走”微信或支付宝直接扣费,既能减轻收费时的通行拥堵度,又能降低车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6月11日上午,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暨北京市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活动正式启动,今年北京停车场将推广“不停车收费”,鼓励使用电子化收费。(6月12日《北京青年报》)
现在高速出行,在很多地方已可以实行“不停车收费”,但城市内的停车场,却依旧有着大量的人工收费。据测算,人工手动收费,一小时车场平均出车量为60至80辆车,而改用“不停车收费”系统,一小时可收费600至800辆车,将大大增加停车收费效率。这主要是从停车场角度讲的,而从车辆角度出发,也会大大提升通行效率。除此之外,还有环保上的意义。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动车在排队交费、寻找车位等环节中常处于怠(低)速状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均高于正常行驶的时候,同时也增加了交通拥堵。”
“不停车收费”系统,可谓于社会、于停车场,乃至于开发企业都有好处,应该有一个好的发展。而现在,有关方面也在加快推广,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优惠活动,很可能迎来一个爆发性增长。当然,就眼下来看,“不停车收费”系统并非完美无缺,还有提升空间。一方面,“不停车收费”是需要前提的,那就是要下载并注册APP。而且,“不停车收费”系统是与三家企业合作推出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寻找市场力量解决公共服务问题,自然无可非议。但是,现在三家公司参与“不停车收费”,不排除以后还会有其他公司介入,这是不是意味着车主起码要下载3个APP?会不会陷入功能性障碍?
对于公共服务来说,有没有必要“一个服务一个APP”,甚至“一个服务几个APP”?现在政府服务,在线下,一个服务中心提供了集中渠道;在PC端,一个政府网站提供了统一接口;在移动端,能不能也开发一个集中服务平台,避免各自为战、群雄逐鹿?公众是有这个需求的,而且会愈加突出。如果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式APP,就像政府网站一样提供集纳服务,那显然会好很多。而这,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温情送别毕业生 应成高校常态
又到高校毕业季,传统的毕业照、散伙饭是属于毕业生的狂欢,独特的毕业礼物则是来自母校的独家记忆。近年来,武汉高校纷纷向毕业生赠送礼物。日前,记者打探了部分高校,发现毕业礼物都爱打情感牌,但又形式多样,学校为了送别莘莘学子可谓用心良苦。(6月12日《楚天都市报》)
每年这个时候,高校中往往弥漫着一种离情别绪。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既有对未来的期许,也有对母校的不舍和留恋。在过去,我们常常看到,学校惯用的送别方式是“某月某日前,大四毕业生必须离校”。这种带有最后“通牒”意味的话语尽显刻板,无疑是一大败笔。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温情的方式送别毕业生,这显然是一种进步,也应该成为高校的一种常态。
客观来看,学校的温情送别,能让毕业生心中暖暖的,也是正能量的激励,有利于他们走向社会。而对学校来说,也有利于维系和毕业生之间的感情,这感情也是一粒种子,长远来看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君不见,有多少高校在发展当中,曾有校友增砖添瓦?  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