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25-人文青岛

半岛都市报

人文青岛
2018年04月17日
>>本版新闻:
·

新闻    时间:2018年04月17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刘宜庆

黄曾源的潜志堂,刘廷琛的潜楼,于式枚的潜史楼,周叔弢的自庄严堪,张铮夫的千目庐,郑爰居的寒松堂,孟昭鸿的静远堂,王献唐的双行精舍……青岛的藏书家,灿若星辰;青岛藏书楼,落地生根。
在众多客居青岛的藏书家中,周叔弢是独特的一位。因为周氏家族与青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山东巡抚周馥于1902年11月访问青岛,自从这次破冰之旅开始,安徽东至周氏家族四代人,与青岛的城市进程同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影响深刻。
1912年,为躲避辛亥革命的浪潮,周馥举家迁居青岛。这位前清的封疆大吏,曾任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在逊清遗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远离了政治风潮,他写诗曰:“衣冠文物今何世?风月江湖有比邻。”劫余之身,萍聚黄海之滨,他与吕海寰、陆润庠、劳乃宣、赵尔巽、刘云樵(刘廷琛之父)、童次山(童祥熊)、张安圃(张人骏号)等人组成十老会,是执牛耳的人物。他的曾孙周一良出生在青岛。因为周一良的母亲不幸病逝,嗷嗷待哺的周一良,多次喝卫礼贤家中奶牛产的牛乳。
周馥退出政坛,但他的家族成员在政商两界活跃。周学熙曾任山东大学堂首任校长,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后致力实业,创办天津纱厂。周学熙、周志俊父子的名字长留在青岛,他们创办了华新纱厂,“以一敌九”,在日商纱厂的夹缝中顽强生存,成为青岛民族工业的品牌。
周馥的孙子周叔迦集资修建湛山寺,并成为佛学大师。周叔弢最初随叔父周学熙在青岛创办华新纱厂,后历任青岛、唐山、天津华新纱厂董事、经理,启新洋灰公司董事、协理、总经理、董事长,成为中国北方民族工业代表人物。
正是由于显赫的家世背景,雄厚的经济基础,周叔弢收藏古籍善本,不惜重金,精益求精。他给自己的藏书标准定为“五好”,这“五好”的标准是:刻版好、纸张好、题跋好、收藏印章好和装潢好。
周叔弢是一位爱书成癖之人。他格外重视古籍善本上历代藏家的题识和书跋,因此,他在读过的藏书中,也留下书跋。周叔弢的书跋写藏书经历、读书感受、版本流变,还有大量的校书的跋语。由此可见,周叔弢不是为了藏书而藏书,他是真的懂书,是藏书家,也是目录、校勘方面的大家。谢国桢写道:“公之于学,精通目录,于校雠、鉴赏,兼而长之。”王绍曾在所著的《周叔弢与海源阁遗书》一文中说:“弢翁是近现代藏书家中有数的几个校勘学家之一。”安徽东至周氏家族藏书、校书、刻书,也是家学之一,源远流长。
周叔弢藏书,受家庭影响,同时也与他16岁那年读到张之洞的《书目问答》有关。这本书,促使周叔弢的开始购书、藏书。可以视为他漫长一生藏书的起点。周叔弢藏书一开始就起点很高。登上三个台阶之后,即可环视神州,睥睨众家了。当然,周叔弢风度优雅,休休有容,并不会有睥睨天下的感觉。
1914年周叔弢购得清内府天禄琳琅旧藏宋刻本《寒山子诗集》《丰干拾得诗》,因取斋名拾寒堂,为搜集宋本之始。20世纪20年代,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流散出来,周叔弢不惜重金购藏。
周叔弢藏书长达六十年,保护了文化典籍。他的书斋又名自庄严堪,累计收藏中外图书共计四万多册,堪称“南北旧家历藏之珍秘、天府馆库遗存之绝品”。书斋名字取自《楞严经》“佛庄严,我自庄严”之意。藏书有聚有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叔弢将宋元古椠、精校名钞先后捐赠给国家。今北京国家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等均有周叔弢捐赠的大量的古籍善本。有的古籍善本堪称国之重宝。
周叔弢部分藏书印有:孝经一卷人家(朱文)、叔弢行箧中书(朱文)、周暹(白文)、叔弢手校(朱文)、曾藏周叔弢处(朱文)、自庄严堪(白文)。
尚不清楚哪些古籍善本是在青岛收藏的。但周叔弢在青岛生活多年,他收藏古籍直接影响到刘少山藏书。东莱刘少山(字占洪)是青岛首富刘子山(号称刘半城)之子,收藏海源阁散出的宋元旧椠。刘少山收藏的宋刻《楚辞集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捐赠给国家。
翻阅周景良著《丁亥观书杂记——回忆我的父亲周叔弢》,不由得感慨,书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那些周叔弢的旧藏,因为渗透的他的心血,带着他的印章,将永存天地之间,那藏书中也隐约可闻胶州湾的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