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A17-人文青岛

汇泉广场,往事如风

新闻    时间:2017年01月03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柳已青

往事如风,吹过汇泉广场。
2016年12月26日,黄昏时刻,冬日的冷雨笼罩着青岛。我第一次乘坐地铁3号线,经过汇泉广场站。在地铁车门打开关上的瞬间,思绪穿越百年,与往事相遇,定格几幕历史场景。
1899年,两个德国的高级官员,乘坐一辆欧式的马车,马蹄声声,经过会前村。“他们的载客马车是欧式的,不仅外表华丽、舒适,而且车身、车棚系木料精制,两侧开有玻璃窗。”青岛人称之为“玻璃车”,这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1901年,德国总督先以两辆汽车代替欧式传统马车,使青岛成为山东最早有汽车运行的城市。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打破了会前村上空的寂静。
1914年7月中旬,德国飞行员贡特·普吕肖夫到达青岛,随后,轮船运送的飞机也抵达青岛港。“马在前面拉着,我们自豪地穿过青岛城,凯旋式地开进了伊尔蒂斯广场的停机坪。”在日德青岛之战中,普吕肖夫驾驶的飞机,数次在跑马场起降。
1935年夏,在青岛避暑的作家苏雪林曾描述说,跑马场距离她所住的福山路,不过数步之遥。去第一海水浴场,或赴中山公园,都可以顺便到“那沙平草浅的空荡荡的大场去兜一个半个圈子,比在车马辐辏的行人道上走,当然有意味得多。”
1945年10月25日上午,美军飞行员驾驶飞机,出现在跑马场上空,不时做低空飞行,呼啸而过。日军受降仪式在汇泉跑马场举行。 
汇泉广场站,的确是一个历史的站点,重大的历史事件,战争的炮火袭击,私人的休闲时光,都在这里汇聚。
历史如同一辆列车,无数的人们,在这里上车下车。我们不妨看一看汇泉广场最初的模样。汇泉广场的历史原点是会前村。
会前村是中山公园的前身。这个面向大海、自明代就开始扎根于此的小渔村,世代繁衍。然而,这个宁静的渔村,被外力改变了命运。1898年,德国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之后,会前村成为青岛最早被强制拆迁的村庄。村民被迁出,郁郁葱葱的林木取代了房屋。会前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德人的植物试验场。
1899年6月4日德国殖民政府翻译海因里希·谋乐在青岛编写的《山东德邑村镇志》中,对跑马场就已有记载。谋乐描述说:在会全(即今汇泉),“这个唯一漂亮的地方的平地上是跑马场”,与之相连的是单独用于操练部队的校场。
随后出现的汇泉角炮台,同样是军事场地。在前海的炮台中,会前岬炮台,即汇泉角炮台,建于1902年,是德军扼守青岛外海入口最重要的海防要塞,配备有2门240毫米加农炮和3门150毫米速射加农炮。该炮台德军作战顽强,多次击退英日联合战舰海上的攻击。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汇泉角炮台成为前海旅游风景区。有“古堡凭吊”“古垒斜阳”“会崎松月”之誉。
战争的硝烟散尽,汇泉广场以及周边地区,军事色彩褪去,体育和休闲成为广场的基调。
1900年,德国人正式推出的胶澳青岛区总体规划中,专门规划了别墅疗养区和海水浴场。汇泉海水浴场边建有木制更衣室,散落在沙滩上。到了上世纪30年代,汇泉广场周边,已经成为青岛最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苏雪林来青岛避暑,去跑马场骑马,并写了一篇散文,文中写道:“青岛除海水浴场游泳以外,凡名都大市的娱乐,譬如:平剧、蹦蹦、新式话剧,应有尽有。还有赛马,不知比上海跑马厅的盛况如何,但闻青岛人士对于此道也极其热狂,输赢的数目也相当巨大。”
时代在演进,汇泉跑马场在1949年之后消逝了,改为人民广场,成为青岛市大型集会的主要场所。但汇泉休闲的主题没有变,文登路路北草坪,现成为青岛人放风筝的主要场地。
城市的版图在扩张,胶州湾跨海大桥和隧道开通,青黄不接成为历史。2016年12月18日,青岛地铁3号线全线贯通。风驰电掣的列车在地下运行,汇泉广场的往事在风中萦绕,讲给每一位乘客听。